智算时代加速到来:国产大模型与数据中心的全面升级
发布时间:2024-10-10作者:网翼互联阅读:0
目前,国产大模型的数量已超过200个,涵盖多个行业和应用领域,且应用场景在不断拓展。根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我国已有117个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完成备案。
随着大模型数量的增加,智算需求迅速提升,推动我国智算规模的持续扩张。根据中国信通院的数据,到2023年底,我国的算力总规模达到230 EFLOPS,其中智能计算占比约30%,约为69 EFLOPS,相比2023年6月的50 EFLOPS,短短半年内增长了38%。
智算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数据中心向智算中心的转型。数据中心不再仅仅提供通用算力,正逐步向智算方向演进。对于企业来说,这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也伴随着实际的挑战。
首先,智算中心的建设并非仅仅是用GPU服务器替换传统服务器,而是需要对供电、散热、楼层承重等基础设施进行优化。例如,高功率设备需要更大的电流和电压,供电系统必须具备足够的容量和稳定性。同时,GPU的高功率要求更高效的散热方案,传统风冷已难以满足需求,液冷技术逐渐成为智算中心的标配。
运维方面,液冷技术的应用和供配电系统的优化对运维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液冷和风冷运维方式的不同,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维护。此外,高效的传输网络和先进的存储系统也必须匹配智算中心的需求,以提高网络带宽和存储效率。
在硬件创新的同时,软件层面也需要相应的适配,以实现更高效的资源利用和性能提升。为了推动智算中心的可持续发展,绿色低碳成为了必然趋势。在“双碳”目标下,能效不过关的数据中心将逐步被改建或淘汰。国家通过“东数西算”工程等项目推动绿色发展,并发布了严格的能耗标准,如北京市将数据中心的PUE限定值从1.4降至1.35,进一步推动节能减排。
安全方面,智算中心为人工智能应用提供算力、数据和算法,但在此过程中存在数据、网络和设备安全隐患,需要加强网络安全防护,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完善灾备机制和安全防控系统。
此外,普惠易用也是智算中心发展的关键。要降低智算成本并提高易用性,企业可以通过液冷技术、智能运维和优化布局等方式提高算力供给效率,尤其是在用电成本较低的地区建设智算中心,将显著降低成本。随着“东数西算”工程的推进,西部地区成为智算中心建设的重点区域,这将有效推动智算成本下降和普及。
总的来说,数据中心向智算中心的演进不仅需要硬件和软件的全面升级,还要在绿色发展、安全性和普惠性等方面做出持续努力,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标题:智算时代加速到来:国产大模型与数据中心的全面升级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