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世界的身份证”: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助力智能化发展

发布时间:2024-08-18作者:网翼互联阅读:0

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应用模式和工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被誉为“数字世界的身份证”,通过条形码、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标签等方式,为每一个实体或虚拟对象赋予独特的身份编码。为了探讨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发展现状,本期《业务青年讲》特别邀请了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简称“中国信通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的“星火之光”青年专家刘柳与我们进行探讨。

一、枣园精神对当前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的指导意义

“枣园”精神中蕴含着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理念,比如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理论联系实际的创新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这些精神对于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发展初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必须不断开拓创新,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根据不同工业场景对标识解析应用进行持续优化,以实现最佳效果。同时,坚持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完善技术规范和标准,进一步推动工业互联网的普及,助力产业智能化生产和数字化运营,从而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唯有如此,才能真正领会“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内涵。

二、中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发展现状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成果,是推动制造业信息化转型的重要基础设施。它能够实现物与人、物与物之间的对话,促进人、机、物的互联。这一功能的实现依赖于工业互联网的“神经中枢”——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该体系为每一件物品、每一台机器、甚至每一次操作和每一条数据赋予独特的智能“身份证”——工业互联网标识码。目前,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已全面建成,成为全局数据要素交换的核心枢纽,并实现了国际互联互通。标识解析已全面融入工业企业的研发、采购、生产等各个环节,帮助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效率,并推动模式创新。标识应用已覆盖包括汽车制造、工程机械、电子信息制造、高端装备制造在内的40个重点行业,打造了自主可控、开放融通、安全可靠的标识解析体系。截至2023年5月,中国已建成290多个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标识注册量超过2900亿,接入企业节点超过26万家。未来,标识体系将从基础设施建设阶段转向应用规模发展的阶段,通过构建产业生态,推动标识应用的规模化升级。

三、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如何助力“数字中国”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数字中国建设,并指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结合可以构建新的发展格局。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提出,数字中国的建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和增强国家竞争力的支撑。在这一规划中,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被列为数字中国建设的两大基础,而标识体系作为网络空间的基础设施、基础资源和基础服务,将在数字中国建设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标识解析体系通过深入融入工业企业的研发、采购、生产、仓储、物流、销售等环节,帮助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管理效率,推动模式创新,助力工业企业向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迈进。工业互联网标识正加速推动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促进工业大数据的互联互通与循环发展,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助力数字中国建设。


标题:“数字世界的身份证”: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助力智能化发展

TAG标签:

上一篇:企业全球化的通信基石:海外网络节点的构建与优化策略
下一篇:国家统一阶梯电价新政: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战略布局
返回顶部